找到相关内容266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2000-2001年中国宗教学研究综述

    文化生存空间;部分社会成员的生活困境是 邪教产生的潜在心理基础;社会腐败现象严重是邪教产生与发展的催化剂。治理邪教应突出 主体文化;强化社会保障体制,降低社会成员的生存风险;整治腐败,强化干部的廉洁奉公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62463085.html
  • 说末法,即非末法

    在困难时期却过着如此清贫的生活。这样廉洁的政党,这样大公无私,克已奉公的干部,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。班禅从心底里更加热爱党、热爱毛主席,坚定了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,共渡难关的信心和决心。  1962年...

    王小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2963127.html
  • 《略论中古民间信仰对观世音变性的影响》文献综述

    以上四幸显灵均表现出观音女神伟大的庇佑与拯救力量。不仅济困扶危、惩恶扬善,除了宗教的目的外,还在于倡导助人为乐、尊老爱幼、和平友善、廉洁奉公、忠诚坦荡等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做人准则,鞭笞尔虞我诈、阳奉阴违...

    诸旷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4564597.html
  • 佛教成语汇编(三)

    “范蠡霸越之后,脱屣富贵,扁舟五湖,可谓一尘不染矣。”又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听起来,老人家又是位一尘不染,两袖皆空的。”“《清史稿?卷二九九?路振扬传》:“向闻振扬操守廉洁,今览此奏,非一尘不染...《清史稿?卷二九九?路振扬传》:“向闻振扬操守廉洁,今览此奏,非一尘不染者不敢言也。”《文明小史?第一二回》:“他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官,依然是两袖清风,一尘不染。”  冷暖自知  又作冷热自知。水之冷与...

    慧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1065495.html
  • 历代名人与五台山

    2,十分幽雅别致。徐帅故居陈设朴素大方,充分体现了徐帅一生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。另外,五台山上至今还有1946年4月8日由五台县第一区全体公民敬立的“悼王若飞等先生遇难碑”。1947年阴历9月晋察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4665601.html
  • 苏东坡说禅:第一部分 参禅前

    在外游历,由母亲在家传授他书史。有一天,读到了《后汉书》中的《范滂传》。书中讲,东汉末年,朝政混乱,阉党操权,卖官鬻爵,荼毒百姓。于是,一些忠贞廉洁的人士便和京师的太学生一起,上书朝廷,弹劾奸人。结果...

    师雅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3968079.html
  • 佛光菜根谭之生活

    的要件 俭朴是廉洁的品德 Thrift brings fortune to the poor. Thrift is the virtue of the rich. Thrift is 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1468877.html
  • 佛光菜根谭之修行

    learn from it. When life is easy,plan for hard times. When life is pleasing,enjoy it. 国家的政治能够廉洁清明 就没有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1568878.html
  • 星云大师与赵朴老

    ,为了推动中国的佛教事业,朴老鞠躬尽瘁,奉献了毕生的力量。在这位长者身上,我们看到了许多高尚优秀的品质。 朴老二十岁时即受持五戒,茹素行善,常常谦称自己是佛门的普通居士,他生活简朴,清正廉洁,...

    满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1969455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一辑

    则清矣,高则高矣,博学多闻,廉洁自守,于当今教内,殊堪赞许,然而格局太小,器量不足,使其一生著述的流传,仅及于学术界或有志研究佛法的知识份子,而一般的佛教徒仍旧用自己的方式在修行。你问他认不认识印顺?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170224.html